机房守夜人:Unix系统调优实战
分析图由AI辅助,仅供参考 深夜的机房,只有风扇低沉的嗡鸣与键盘偶尔的敲击声。我坐在监控屏幕前,像往常一样打开top,查看系统的负载情况。服务器运行平稳,但作为一名守夜人,我知道真正的挑战往往藏在表面之下。内存使用率看起来正常,但Swap的轻微波动引起我的注意。我迅速执行vmstat和sar命令,发现页交换频率略有升高。这通常意味着物理内存接近瓶颈,或是某些进程频繁触发内存回收。我调出top中内存占用最高的进程,结合pmap分析其内存分布,最终确认是某个Java服务的堆内存配置偏大,导致系统频繁换页。 我调整了JVM的内存参数,限制其最大堆大小,并启用G1垃圾回收器以减少停顿。随后通过sysctl优化虚拟内存管理参数,增大vm.swappiness的值,让系统更倾向于使用物理内存。重启服务后,Swap波动明显收敛。 CPU方面,我习惯性查看iostat输出,发现%util值虽未过界,但await时间偏高。进一步用iotop定位,发现是日志采集程序频繁写入磁盘所致。我将其IO优先级调低,并将日志目录挂载为异步写入模式,磁盘压力随即缓解。 网络层面,我定期检查netstat和ss的状态统计,确保没有大量TIME_WAIT或CLOSE_WAIT连接堆积。最近一次调整中,我修改了内核的TIME_WAIT回收策略,并启用端口复用,有效减少了连接资源的浪费。 守夜人的工作,不在于惊天动地的修复,而在于对系统细微变化的敏锐感知。每一次调优,都是与Unix内核的一次深度对话。我在命令行中穿梭,用sysctl、sar、iostat、vmstat构筑起一道无形的防线,确保每台服务器在黎明之前,都处于最佳状态。 (编辑:开发网_商丘站长网) 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 |